近日,我院教师陈晓亮博士、徐勇副教授、杨锦鑫博士、吴志峰教授和朱竑教授合作在地学(Geoscience)一区及气象与大气科学(Meteorology & Atmospheric Science)二区期刊《Urban climate》上发表题为《Remote sensing of urban thermal environments within local climate zones: A case study of two high-density subtropical Chinese cities》的文章。
该项研究是在我院城市发展研究团队吴志峰教授和朱竑教授的带领下,结合粤港澳大湾区的移动气象观测数据及多源卫星遥感影像(如Landsat、ASTER及MODIS等),致力探索典型高密度城市形态结构与城市热环境之间的耦合关系,为改善城市人居环境提供证据。研究发现:①不同城市形态结构(也称局地气候分区)具有明显不同的热力分异规律。②不同形态结构在白天和晚上具有不同的热力分布特征,特别是对于高密集形态地区,昼夜差别较大。③研究透过对比分析不同卫星遥感数据的热感知能力,发现中高分辨率的Landsat和ASTER遥感卫星数据效果相当,二者均优于较低分辨率的MODIS遥感数据,而利用MODIS遥感数据对于高密度城市地区,会出现热力区分度差,且容易造成热岛强度的低估等问题。该研究有助于理解城市热力变异机理,并为有效改善城市内部的过热环境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图1 大湾区典型城市形态及其热力分异规律
文章链接: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2212095519302639【文章开源,可免费下载】。
第一作者简介:陈晓亮,博士,广州大学地理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人文地理、城市发展及城市规划。
通讯作者简介:徐勇,博士,广州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地理信息、遥感分析及其在城市规划、城市气候中的应用等。
图2 论文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