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第一讲 绪论(2学时) 学习目的和要求:了解遥感技术、土地资源遥感的基本概念、内容和特点。了解国内外遥感科学和土地资源遥感发展历史与前景。 重点和难点:遥感、遥感信息、遥感技术系统组成、遥感技术分类;土地资源遥感的定义、研究对象、目的、内容和方法。 第二讲 遥感基本原理(6学时) 学习目的和要求:强调电磁波理论是遥感技术和遥感图像解译的理论基础。了解遥感的主要电磁辐射源(太阳辐射、大地辐射)、大气对电磁辐射传输的影响、大气窗口、常用大气窗口与遥感波谱通道、地物反射波谱和发射波谱特性、色度学基本知识。 重点和难点:重点是太阳辐射、大气窗口、地物波谱特性,难点是色度学基本原理,需通过多媒体等直观教学及教具演示实验加强效果。 第三讲 遥感图像类型与特性(6学时) 学习目的和要求:介绍遥感图像(遥感信息)的获取过程,成像遥感技术系统主要组成部分的工作原理(如:遥感器等)、典型遥感图像及其特性,正确理解不同遥感图像的信息内涵,以在工作中能正确选择和使用遥感图像。 重点和难点:本讲是本课程的核心,是土地资源遥感应用的基础。重点是遥感器的基本组成、工作原理、特性参数,不同摄影方式与扫描方式遥感器的成像机理,光学摄影像片、光机扫描图像、固体自扫描图像、成像雷达图像等的特性(空间特性、波谱特性、辐射特性、时间特性)。 第四讲 遥感图像处理(6学时) 学习目的和要求:了解遥感图像处理是把由遥感器接收到的原始信息作适当的技术加工,制成有一定精度和质量的图像,以及从中提取有用信息的过程,是土地资源遥感监测的重要组成部分。了解对预处理产品进行再加工,以提高其分辨效果或提取对特定专业有用的专题信息的分析解译处理技术。对常用的光学图像处理方法和数字图像处理方法的原理、实现技术、应用效果有一定的了解。 重点和难点:数字图像的概念、遥感图像数字处理的内容及特点,遥感数字图像处理系统组成及遥感图像处理软件基本处理功能。常用遥感数字图像增强处理方法:反差增强、彩色增强、比值增强、卷积增强。常用遥感数字图像分类处理:非监督分类、监督分类。 第五讲 土地利用/覆盖解译标志与遥感图像地学分析方法(4学时) 学习目的和要求:正确认识遥感图像的土地利用/覆盖解译标志是进行植被、土壤及其它土地利用/覆盖解译的依据。了解遥感图像的土地利用/覆盖解译方法及原则,了解基本的遥感图像地学分析方法。 重点和难点:遥感图像的土地利用/覆盖解译及解译标志的概念、土地利用/覆盖解译标志的种类、遥感图像的土地利用/覆盖解译方法及原则。充分理解解译标志的可变性和局现性。 第六讲 土地利用/覆盖变化遥感检测(4学时) 学习目的和要求:了解和掌握土地利用/覆盖变化遥感检测的具体步骤和方法。 重点和难点:遥感图像的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监测不同方法的运用和对比。 第七讲 土地利用/覆盖遥感制图(2学时) 学习目的和要求:了解和掌握土地利用/覆盖制图的具体步骤和方法。 重点和难点:遥感图像的土地利用/覆盖制图中分类系统的确定。 第八讲 土地资源遥感的扩展应用(2学时) 学习目的和要求:了解与土地资源相关的其他资源的遥感应用领域 重点和难点:土地类型、植被类型;植被冠层的密度、植被生长季节的动态特征;生长季节的累积生物量;地表覆盖的生物物理特征量,如地表反照率、地表粗糙度、植物叶面积指数、叶面及冠层的阻抗系数、有效光合作用辐射等;与土地覆盖类型密切相关的生态环境要素,如:植被所处的生态区域、地形与气候条件、土壤的理化性质、土地利用状况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