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日,由中国地理学、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主办的中国地理学大会——“犯罪地理学与公共安全的跨学科融合与创新”专题研讨会在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成功举办,该分会场由广州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广州大学公共安全地理信息分析中心柳林教授、宋广文副教授主持,来自各个高校的犯罪地理研究人才齐聚一堂。
柳林教授主持本次专题研讨会
首先,柳林教授向在场学者介绍了犯罪地理学与公共安全学科在国内外的发展,提出了“犯罪地理是研究犯罪时空格局与过程的学科。犯罪分析包括探测、解释和预测犯罪格局,研发和实施犯罪防控策略以及评估有效性”。凭借其20年对犯罪地理学的研究,柳林教授将犯罪分析定义为5个方面,分别为时空格局、运用犯罪理论解释、预测风险和犯罪热点、与警方合作干预以及效果评估。在使用数据方面,柳林教授提到,轨迹、手机数据等流动数据越来越受到关注,在使用数据的同时,也要关注数据的保密性。犯罪地理是一门实用性较强的交叉学科,涉及地理学、犯罪学、计算机科学、社会学和法学等学科,需要多学科多领域的人共同协作。柳林教授强调,需要实践与理论结合,不能单纯地依赖数据,明确大数据的有偏性,挖掘深度是未来研究的方向。从满庭参会的学者中看出,如今国内犯罪地理学科的研究队伍已经日益强大。
肖露子博士进行汇报 宋广文副教授进行汇报
随后,来自广州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广州大学公共安全地理信息分析中心的宋广文副教授与肖露子博士、西安交通大学的贺力博士、北京大学的姜超博士、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的刘大千研究员、福州大学的张延吉博士等不同高校的11位学者分别从不同方向、不同层面对犯罪地理与公共安全的研究进行了汇报。各汇报人分别围绕了对犯罪时空分布的不同研究方法,以及从城市公共交通、租金差异的社区联系强度、居民日常活动空间等不同角度对犯罪活动的时空格局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在每个报告后的问答环节,现场专家学者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引发了在场学者更深层次的思考与方法探究,与会学者普遍反映收获良多。
贺力博士与现场与会学者进行讨论
会议的最后环节由柳林教授、周素红教授、李钢教授及宋广文副教授组成的专题讨论组对本次研讨会进行了总结与研究展望。柳林教授再次强调大数据的有偏性以及在使用过程中应注意隐私问题;周素红教授就时空行为与犯罪地理进行了延展讨论,并强调了尺度的重要性,提出了对犯罪流空间的研究或可成为未来研究方向;李钢教授分享了基于非警方数据的犯罪研究,为犯罪数据获取提供了新思路;宋广文副教授对作为犯罪地理学的年轻学者进行了经验分享,并对想从事犯罪地理研究的年轻学者提出了新期望。
本次犯罪地理学与公共安全专题研讨会圆满成功,全国各高校的犯罪地理学者齐聚一堂,对该领域进行了一次有深度的汇报与探讨,为我国犯罪地理学科的蓬勃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鼓励了我国犯罪地理学者们携手共进,共创佳绩。
宋广文副教授、周素红教授、李钢教授、柳林教授(从左至右)与在场学者进行专题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