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24848威尼斯 > 人才培养 > 本科生教育 > 正文

2019级行知地理拔尖班惠州-大鹏湾研习活动圆满结束

作者:行知地理拔尖班 编辑:吴琼 发布时间:2021-12-11

2021年11月26日-28日,在李文翎老师、夏丽华老师、董旭辉老师、滕丽老师、蔡砥老师、宋松老师、肖福安老师、吴卓老师、王蕾彬老师和倪杰老师的带领下,19行知地理拔尖班开展了“惠州-大鹏湾”综合研习

 

第一天

本次研习第一站为广州大学实践教学基地——罗浮山省级自然保护区。罗浮山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保存较完整且面积较大的原始次生林地区之一,同时也是珍稀野生动植物资源的基因库,属广东省综合性森林生态类型自然保护区,其独特的植物生态与土壤景观,为地理学、生物学、环境科学等专业提供了良好的教学实习场所。

第二站为罗浮山朱明洞景区内的东江纵队纪念馆。广东东江纵队纪念馆致力于东江纵队和华南抗日文物、史料,以及国防教育展品的搜集、研究、展示等宣教工作,依托大王岭村丰富的抗日文物资源,定位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见证地、抗日战争的写真地、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基地。

随后,各小组自由参观东江纵队纪念馆附近的白莲湖、冲虚古观(东江纵队司令部旧址)等地点,近距离感受罗浮山蕴含的丰富人文历史内涵。

集体参观考察结束后,同学们分组在惠州城开展主题调研。各组同学围绕自己的研究主题,探究于惠州城区的各个角落,围绕城市更新、文化保护等主题开展调研访问。

第二天

风和日丽的27日,全体师生驱车前往深圳市大鹏湾东西涌海岸进行野外研习。

东西涌海岸线屏山傍海,山岳纵横。穿越过程可谓跋山涉水,攀岩走壁,时而穿行在狭窄山路,时而漫步于细软的沙滩,时而在起伏不平的礁石上跳跃,时而在陡峭的石壁前攀缘,对体力、耐力与灵活性是极大的挑战。

东西涌海岸以基岩海岸为主,发育了众多典型的海岸地貌。此次东涌-西涌穿越过程中,结合课堂海岸地貌等知识,同学们了解大鹏半岛的演化历史,积极探索海岸的侵蚀与堆积情况、各种海岸地貌类型及其演化;观察海岸带沉积物沙粒变化,并通过侵蚀与堆积的证据反推海平面的变化;探讨同一块岩石可呈现五颜六色、近海岸广泛存在白沫带等有意思的自然现象。此外,结合大鹏湾区位条件及经济优势,从旅游项目、旅游形式探讨丰富旅游资源的途径,并对东西涌旅游开发的模式提出建议。

在大鹏湾的研习中还包含了航拍神器——无人机的数据采集与处理练习。无人机视角展示了不一样的地理之美,丰富了地理数据采集方式,为地理现象分析提供了更为详尽的素材。

 

第三天

研习的最后一天,全体师生在惠州西的休息亭开展了别开生面的“户外课堂汇报”,对本次实习进行了盘点与总结。

各组围绕调研主题进行展示交流,全方面展示了探访区域的自然人文风采。行知班第一组同学以“惠州旅游文化景观格局的特征与重构”为题,探讨惠州市内相关景点的空间分布特征和未来发展新的可能性;第二组同学以城市更新为主题,选择惠州西湖附近的祝屋巷和水东街作为调研地点,了解城市更新和改造后居住环境的变化;第三组的调研题目是惠州西湖旅游区居民的社区环境行为意向,在访谈过程中了解到部分社区居民的观点与看法,深刻感受到西湖风景区周边居民的热情好客以及城市的慢节奏;第四组受书籍《人文惠州》的启发,以马庄路作为实证研究的调研点,着力探讨惠州人居环境关系的评价及其驱动影响机制。来自学科教育(地理)的研究生以惠州独特的地名文化为例开展实践案例教学设计,探讨乡土地名资源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的应用;来自人文地理学的研究生则以33青年公路街区和祝屋巷为具体研究案例地,挖掘惠州城市中心区新经济业态的空间关联与竞争。

本着“寓学于行,知行合一”的理念,拔尖班全体同学在各学科老师的指导下,用脚步丈量大地,用实践提升认知,边行走边观察,边思索边探讨,在为期三天的“上山、下海、进城”的考察活动中收获满满——深刻了解并讨论了“自然罗浮”、“文化罗浮”、“人文惠州”等议题,熏陶了爱国主义情怀,思考人文与自然因素交织下的城市发展与更新;在大鹏湾穿越东西涌的过程中,不仅现场检验了专业知识与能力,更考验了大家的体力、毅力及协作能力;最后同学们也贡献了多份精彩纷呈的报告,圆满完成实习任务。

行而知,知而行,在行走中探索更多未知,在学习中解答更多未知,我们期待下一次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