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实习路线
10月25日-11月5日,在李文翎老师、袁振杰老师、陈斌老师和王蕾彬老师的带领下,地理192班和地理193班的同学们一起前往珠三角的东西岸地区进行了为期10天的区域地理综合实习。
在第一周,同学们来到了珠三角西岸地区,到达第一站是珠海。在珠海的淇澳岛红树林湿地保护区进行了调研,也在唐家湾古镇中了解其建筑特色和历史沿革,最后到达珠海市博物馆和规划展览馆,考查城市布局、产业发展等人文特征。第二站是中山古镇,同学们来到灯饰城探究产业的规划布局及产业发展。第三站是肇庆,同学们在七星岩进行了地质地貌的考察,同时也到达黎槎古村,了解其建筑风格、布局与自然环境的关系。第四站到达佛山三水的思贤滘及芦苞水闸对珠江流域进行相关调研。
图1 第一周实习路线
在第二周,同学们来到珠三角的东岸地区。首先到达东莞天安数码城产业园区,了解其发展历程及该创新企业生态园的特色。第二站到达深圳,通过参观城市规划馆、前海展示厅考察城市布局特色及产业发展等人文特征,并来到中英街了解其现存状况及历史意义。第三站来到汕尾,在红海湾、遮浪及品清湖考察当地的海岸地貌,最后参观了海丰红宫红场了解其建筑特色及历史沿革。最后一站来到惠州,从高榜山上俯瞰城市布局及西湖的构成,并来到西湖景区近观西湖的自然及人文景观特色。
图2 第二周实习路线
二、 核心地理知识
(一)红树林分布特征及作用
淇澳岛的红树林主要分布在岛屿的西北部,原因在于海水的沉积,积广大的滩涂让红树林得以集中发育。在淇澳岛红树林本地的树种主有秋茄、桐花树和老鼠簕,引进种主要有木榄、海芒果、银叶树等。红树林具有防浪、净化、维护生物多样性等功能,在海岸防护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图3 红树林的本地树种秋茄
(二)唐家湾古镇的建筑风格与地理环境间的关系
唐家湾古镇的建筑有别于粤东地区。由于沿海风大,酸度大,侵蚀力度强,因此当地建筑直接用石头、石灰融合以后胶结形成的物体来进行雕刻,即灰塑,这样有利于建筑物的保存。建筑的屋顶喜欢用鳌、鱼、虾进行雕刻,体现了这边的海文化。
图4 唐家湾的祠堂建筑
(三)七星岩的地质地貌特征
七星岩历史悠久,因七座石灰岩峰排列犹如北斗七星而得名。七星岩喀斯特地貌广布而典型,溶洞是由石灰岩被含有二氧化碳的流水所溶解、腐蚀而形成的天然洞穴。是可溶性岩石中因喀斯特作用所形成的地下空间,溶洞的形成是石灰岩地区地下水长期溶蚀的结果,由于石灰岩层各部分含石灰质多少不同,被侵蚀的程度不同,就逐渐被溶解分割成互不相依、千姿百态、陡峭秀丽的山峰和奇异景观的溶洞。
图5 七星岩的溶洞景观
(四)芦苞水闸的重要作用
芦苞水闸历史悠久,始建于民国时期,历经百年风雨,为当地分泄北江洪水,控制入涌洪流,让广州佛山一带免遭水灾,除此之外还将活水引入芦苞河涌,满足了下游广州、佛山等地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用水,为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水利支撑。
图6 芦苞水闸
(五)深圳前海的发展
自2010年以来,深圳举全市之力将前海打造成为了新时代改革开放“最浓缩最精华的核心引擎”。前海从一片不起眼的滩涂,蝶变成为粤港澳大湾区、深圳先行示范区建设新引擎,新时代改革开放新高地,现代服务业创新发展新动力,国际化城市新中心,成为我国发展最快、质量最高、效益最好的区域之一。
图7 前海石公园
(六)珠海与深圳的城市规划发展
珠海市发展脉络是沿海发展,向海而兴。珠海的发展与情侣路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情侣路兴建至今,珠海沿道路建设一带九湾,通过情侣路实现南北贯通,且当今伴随着城市海湾建设与修复,串联了城市滨海区域。珠海以一河两岸地区景观界面塑造为重点,先后开展了横琴一体化地区城市设计、十字门片区规划、沿前山河两岸景观提升等工作,与澳门一起打造跨境滨河景观。深圳同样也是沿海城市,海滨和河川为深圳人带来诗意的灵感,塑造了独特的滨水城市面貌,也成就了当代深圳。可以说,湾区及深圳河沿岸密布着深圳规划建设的缩影。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纷纷向河口、海滨聚集,形成了互联发展的滨水基地,城市间也因此加强了设施互通、产业互联、生态共治、文化互鉴,共同构建充满活力的宜居宜业宜游的国际一流湾区。
图8 深圳城市规划馆内模型
(七)海岸地貌
① 在遮浪半岛所处的岬角东西两边海湾的海况有着明显差异,西边海湾风平浪静,东边海湾则波涛汹涌。这是因为从大尺度来看,海分布在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的东面,而风浪从海洋中来,故位于东边的海湾风浪会比西边的海湾风浪大。因为拥有这样的独特的海岸景观,遮浪岛已被开发旅游景区,红海湾也有观浪第一湾之称。
② 在遮浪岛东侧的南海寺可以看到的是典型的侵蚀海岸,以花岗岩为主要基底的石头有明显被海浪侵蚀的痕迹。
③ 位于汕尾的品清湖作为自然半封闭潟湖,它是冰后期海水侵入汕尾和沙海花岗岩体之间的低凹处形成的溺谷湾。加之品清湖海岸沙坝的形成使这里形成天然的避风良港,重要的渔业增养殖区和盐业生产区。
图9 红海湾景区南海寺的海侵地貌
三、同学们的反思与体验
本次区域地理实习是一次行程紧凑,充满愉快和收获的旅程。在实习过程中,同学们能亲眼看到红树林、招潮蟹、钟乳石等自然景物,印证课本知识的同时加深了印象。除了自然地理方面,老师还带领同学们见证不同城市的人文经济现况,引导大家区分对比不同城市的差别以及城市规划中值得大家学习的内容。鼓励同学们将理论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中,为村镇的旅游发展提出建议。在这十天里,各小组成员互帮互助,共同成长,受益匪浅,收获宝贵知识的同时,也收获了更珍贵的友谊;增长见识、开拓眼界的同时,也培养了地理实践能力,学会了用对比分析的方法看待区域的发展,用更大的格局观察区域的现象。
经过为期两周的野外实习,从珠江西岸走到东岸,同学们深深体会到了“区域”、“综合”与“对比”的魅力。此外,更值得关注的是小组情感的联络。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班级逐渐形成了专属的凝聚力与价值观!
四、集体精神
一个优秀的集体是充满凝聚力的,所有集体成员感到有归属感的,从中能寻找到力量感的组织。在这次区域地理综合实习过程中,地理192班和地理193班的同学们团结一致,互帮互助。在小组分工合作的过程中,同学们积极探索问题,解决疑难,形成了良性的集体精神!
每天,同学们都会利用零碎的时间介绍实习地点概况,分享实习心得体会,交流调研成果,使得十天的实习充实而令人难忘!
本次实习是地理学人本科生涯中最后一次外出,区域实习虽然告一段落,但地理学人的脚步永不停歇,会坚持不懈地丈量绚丽多彩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