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24848威尼斯 > 人才培养 > 本科生教育 > 正文

在旅程中感受文化的印记——地规20级人文地理野外实习纪要

作者:陈晓越、地规201、地规202 编辑:吴琼 发布时间:2021-10-20

2021年10月11-15日,24848威尼斯(中国)有限公司本科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201和202班在李文翎、滕丽、陈晓越和伍新意老师的带领下,在梅州、潮州、汕头等地开展人文地理野外实习。从大学城出发,实习第一站是位于梅州市兴宁市的磐安围客家围龙屋。

   两晋至唐宋时期,因战乱饥荒等原因,黄河流域的中原汉人被迫南迁,历经五次大迁移。客家聚居建筑受地理环境影响,分布具有明显的区域特征。围龙屋是客家建筑文化的代表,是客家人在五次大迁徙中,吸收大量当地土著的建筑元素,并结合地理环境与当代局势而筑成的营垒型建筑。围龙屋的一大特点是两个半圆结构形同阴阳两仪,围绕着方正的堂屋,寓意“天圆地方”、“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第二大特点是中轴对称,主次有序,以厅堂为中心组织院落。

磐安围为四角碉楼“三堂四横一围”的客家建筑。整体呈一个大圆型,前半部为半月形池塘,后半部为半月形的房舍建筑,主次分明,建筑结构前低后高。最前面的半月形水塘可以养殖鱼虾,浇灌菜地和蓄水防旱防火。在屋前有禾坪,是居民活动或晾晒的场所。正对中轴线围龙顶端中间的房子是“龙厅”,是祭祀的神圣之地。正屋和围龙间的半月形斜坡称为化胎(一说花胎),在过去,上面铺满了鹅卵石,每个鹅卵石代表一个小孩,寓意百子千孙。最外围的风水树结构用以抵御山洪等自然灾害。

传统建筑是一个地域的代表,是一个时代发展的象征。围龙屋的建筑特点充分反映了客家的生活历史和居住环境,体现出尊重自然环境,与自然融为一体的生态理念。通过本次对磐安围围龙屋的参观,使得同学们对客家文化有更深入的了解。作为年轻一代的同学们,要进一步构建具有富有文化脉络的价值观念,树立保护传统建筑的意识,呼吁更多的人参与到传统建筑的保护当中。

实习第二天,师生们首先来到梅州的客家博物馆。客家博物馆直观地展示了客家人的历史,从多方面介绍了客家人的风俗。博物馆内,一个特大的字呈现眼前,客家话中意为“我”意思,一下子就把来参观的人带进了客家文化的氛围,以“客从何来”、“客家风情”、“地标围屋”、“人文秀区”、“客家腾飞”五部分展陈客家渊源、客家风俗、客家民居、客家文化、客家精神等内容,向世人传播、展示客家积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离开客家博物馆,实习的第三站位于大埔县三河镇。这里既是梅江、汀江和梅潭河汇聚而成韩江源头之地,也是著名的八一南昌起义部队三河坝战役的战场。

实习第三天,师生们分别在潮州市的龙湖古寨、韩文公祠、广济桥和陶瓷企业中寻访潮州的文化足迹。

  龙湖古寨地处韩江中下游西岸,始建于1000多年前的南宋年间。明、清为发展的盛期,是潮汕滨海的贸易重镇,仍保存着100多座古建筑,堪称“潮汕古建筑博览”。同学们从北门进入古寨,在街巷当中听老师介绍古寨当中“三街六巷”的格局。街巷当中分布着宗族祠堂、商贾富绅的豪宅以及名宦府第。

   广济桥为古代广东通向闽浙交通要津,是潮州八景之一,也是中国古代四大名桥之一,被桥梁专家茅以升誉为“世界上最早的启闭式桥梁”。可惜受13号台风影响,同学们只能从岸边瞻仰其容貌。

在广济桥附近进行短暂的休整后,实习队伍来到韩文公祠,即唐宋八大家之首—韩愈的祠宇。819年,韩愈到达潮州后,重视道德修养,倡导儒家观念,推行教育改革,解决民生问题,受到当地人的追捧。韩文公祠始建于999年,并于1984广东省人民政府拨款修复,使其以崭新的面貌面向世人,成为民众了解韩愈个人生平事迹的重要平台。

在参观完韩公祠后,实习师生来到广东松发陶瓷有限公司。潮州陶瓷是广东省著名的传统制瓷工艺之一,历史悠久。如今,潮州已获“中国瓷都”称号,全市有相当大规模的陶瓷生产。而松发公司作为其中的佼佼者,以先进的 工艺、优美的手艺、独到的创意,将潮州的陶瓷推向新的高度。松发陶瓷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为人民大会堂设计并制作精美的餐具。如今的松发公司以弘扬陶瓷为使命,重塑以“家”为主题的中国传统价值,精益求精,成为中华瓷文化的复兴者与引领者。

实习第四天,队伍抵达汕头市,分别考察了樟林古港和“小公园”。汕头是中国东南沿海重要港口城市、海上丝绸之路重要门户、广东省域副中心城市、中国沿海开放港口城市、中国著名侨乡,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交通枢纽城市。素有“华南要冲、海滨邹鲁、美食之乡”美称。樟林古港位于汕头市澄海区东里镇境内,对研究古港的光辉历史、清代远洋航海事、贸易以及对潮汕华侨先辈出国启航圣地的纪念,都有极大的价值,它享誉海内外。辟港之先,樟林、东陇一带,属闽粤海陆交通及边防要地。清代,樟林港由渔业港猛转为商业港,其日益昌盛繁荣,于是重整市容,修路建桥筑码头,盖建了许多埠铺,外地客商纷纷来樟创业,形成拥有“八街六社”的樟林埠。

离开樟林古港,师生们来到小公园及其附近的展馆。在汕头开埠文化陈列馆同学们了解到汕头的释名,汕头位于韩江三角洲西南角的顶端。韩江上游泥沙沉积海滨,在潮起潮落的海浪作用下,形成沿海条状高地,谓之沙陇,沙陇脊起处为“汕”,成片区域就叫“沙汕坪”,濒海开端处称为“沙汕头”“汕头”。因历史上汕头海湾盛产小鱼鲨鮀,故又称“鮀岛”。同学们还了解到汕头是海丝源头,因为汕头处于韩江、榕江、练江交汇的出海口,水网密布,逐步成为韩江三角洲最集中的水运中心。以及了解到了港口的崛起与繁荣、华侨的家国情怀、华侨投资基础设施建设、城市规划建设、设立市政厅等。汕头正式开埠于1860年,因经济及交通优势突出,发展基础好,成为新中国改革开放的先驱城市。汕头从被动开放到主动全面开放的历程,是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实现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历史性飞跃的缩影。

汕头小公园是位于汕头市老市区的商业和文化中心,是汕头老城的核心地域和文化标志,其建筑多以骑楼为主。汕头的骑楼始建于20世纪20年代,由不少当时归国华侨投资兴建,受海外建筑风格的影响,骑楼是中西合璧的经典之作。同学们随后在小公园周边区域分组确立主题展开了调研,成果丰硕。

最后一天,实习队伍踏上归程。在实习的途中,同学们每天都利用途中的点滴时间介绍实习地点的情况,分享各自的实习心得,交流调研的成果。整个实习过程充实而圆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