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24848威尼斯 > 人才培养 > 本科生教育 > 正文

培养动态|2021年暑期水环境管理专业技能培训课程圆满结束

作者:课程小班全体成员 编辑:吴琼 发布时间:2021-07-19

2021年7月13日—7月16日,在董旭辉老师、李燕老师的指导下,来自24848威尼斯(中国)有限公司的16位同学在理学实验楼开展了为期4天的水环境管理专业技能培训课程。本课程系属广州大学新开设的独具特色的小班研讨课,包括了丰富的理论以及有趣的实验,系统培训了大家关于水环境变化、水生态保护的基本方法及相关实验技巧。

DAY1

水环境管理专业技能培训课程由大禹治水、鄱阳湖筑坝、非洲象群死亡等故事开始,董旭辉老师向同学们介绍了水环境学科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及水环境对同学们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性,引发了大家对全球变化环境下水资源面临的现状与保护的思考。水与人类的关系十分密切,但是目前地球上面临着较为严重的水安全问题,大家需要从现代监测、历史重建与预测模型等方面来进行多时空尺度的综合研究。在董老师系统介绍了水环境主要的评价指标以及如何进行采样、分析等理论知识后,同学们带好野外调查仪器前往广州大学至善湖进行采样。

(董旭辉老师讲解采样的具体方法和注意事项)

  到达湖边,董旭辉老师向同学们介绍水样、浮游生物、表层沉积物及沉积柱样品的采样方法及注意事项。在董老师示范采样的具体方法后,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分别展开采样工作,并按要求做好记录,带回样品待分析。


(同学们分组采样过程)

  下午,同学们对至善湖水样运用YSI水质监测仪进行气压、溶解氧、水温、电导率、pH值以及氧化还原电位的测定。除此之外,四个小组依次对水样进行叶绿素的丙酮提取,用分光光度计在不同波长下进行吸光度值的测定,计算出叶绿素a的浓度,初步估算湖泊的生态状况。

(水质监测仪的使用示范和测定的吸光度值)

通过一天的学习,同学们亲身体验了采集湖泊水样及沉积物的操作规范,计算了湖泊水体叶绿素a的质量浓度。体会到湖泊生态系统多种参数的魅力,也为接下来的课程提供良好的学习基础。

DAY2

   第二天上午主要进行生态系统健康状况评估的多种方法以及利用沉积物中生物指标来进行环境要素重建原理的理论学习,重点是辨别常见浮游生物种类、不同营养生态位硅藻及水体中常见的动植物类群。随后下午同学们在董旭辉老师的指导下,分别对浮游生物水样与表层、顶层沉积物进行前处理及封片处理,学习了体式显微镜、油镜的使用方法,并在显微镜下对样片中的生物、硅藻属种进行观察与鉴定。

(沉积物制片和硅藻鉴定过程)

在观测时,同学们发现样品中植物大化石较少,只有少量的摇蚊化石、植物种子等,多为暗色沙砾。在观测浮游生物水样与表层、顶层沉积物标本时,同学们观测到了颗粒直链藻、小环藻、舟形藻等藻类。它们对称结构明显,纹路清晰,在显微镜中展现各自的形态。以硅藻为例,4个小组的同学们认真地对自己显微镜下鉴定到的属种数量进行了记录。

通过一天的学习,同学们学习了硅藻等生物指标及水环境重建原理,同时也掌握微体生物前处理、制片、常见属种鉴定等操作技能。

DAY3

  第三天的课程理论学习紧紧围绕着水环境治理展开。董老师从水质达标、生物群落多样性及生态系统服务等方面介绍了健康水生态系统的评价指标,特别强调了生态系统服务的内涵及其意义,让同学们明确水体修复的概念和原则,了解人工湿地、生态浮床、底泥疏浚、前置库,非点源工程处理技术,水动力学修复技术等多种河流湖泊水体修复的技术。特别的,董老师深刻剖析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科学内涵,并指出习近平总书记的“基于自然的生态修复”是生态系统修复的最佳途径

下午,同学们继续分组使用实验室的多台显微镜设备,对样片中的硅藻进行鉴别和归类。分别计算出硅藻在水体表面,沉积物表层,沉积物底层的分布比例。接着依据老师给定的磷浓度最佳值和叶绿素a浓度最佳值,对广州大学至善湖湖泊总磷和总叶绿素a进行了定量评估,分小组进行了实验结果汇报,分析了模型的误差来源,展示了基于生物群落的环境评估技术。

(小组展示交流)

DAY4

  最后一天的学习以“鄱阳湖是否应该筑坝”这一颇具争议问题的讨论展开,董旭辉老师首先介绍了鄱阳湖的相关生态背景和环境现状,组织全班同学分小组讨论,同学们分别从筑坝所带来的水环境、生态效应、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变化及社会效益等方面,以辩证的思维看待问题,提出了各自的观点,条理清晰,思维缜密。随后邀请到了资环系李燕老师结合国内外水资源综合管理的案例,介绍了常用的水环境管理模型的应用范围、特点与功能要点,重点展示了水资源管理建模的思维导向与建模步骤。

(李燕老师讲解水环境模型的分类和构建方法)

课程接近尾声,董旭辉老师系统的介绍了我国的环境保护法制,包括宪法、各种单行法、环境保护标准等的管理体系,重点介绍了现行的“水的税费改革”、“水十条”、“河长制”、“湖长制”等与水相关的重要环保制度。最后四个小组分别向大家汇报了本次课程的实验数据、学习成果与心得体会。在浓厚的学术氛围中,同学们相互学习,相互交流,圆满地完成了此次课程的学习。

尾声

(大合照)

 在短短的四天内,董旭辉老师、李燕老师给同学们上了别开生面的小班研讨课,相信通过这次的水环境管理专业技能培训课程,同学们将对水环境监测、长期环境要素的定量重建、水环境综合模拟与治理有更深刻的理解;作为地理学子,希望同学们在今后学习中不断创新开拓,将所学的理论应用于生活实践中,在日常生活与地理科学的碰撞中发现更多不一样的火花。

本次小班研讨同学横跨多个年级,对于培养同学们大地理的思想和技能,推动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国家一流专业、地理科学省级一流专业建设,促进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