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24848威尼斯 > 人才培养 > 本科生教育 > 正文

18级地理师范区域综合实习之六|梅林湖、樟林古港

作者:王蕾彬 编辑:潘文彬 发布时间:2020-11-07

我们跟随李文翎、王蕾彬、陈斌老师的脚步,先后来到了梅林湖和漳林古港。一探其中的神奇,一品其中的故事。

第一站:梅林湖

第一站我们来到了梅林湖,翻山越岭,身于其中,将梅林湖的景色收入一眼帘。正所谓“一山一湖一仙境,晴空万里彩云飞。一风一雨一雾,雾中船桡慢慢撑。一网一莲一人家,渔船满载渐入夜。梅林湖色美如画,传说千户与万家。两个乡里代代传,一个姓梅一个林。依人眼泪把湖填,恭祝一眼梅林湖。”

一、概况

梅林湖在潮州市南部,位于汕头市西北约14公里,西北虎山东麓,处于韩江三角洲的中部低地平原的西南端与桑浦山的交接处。即在北纬23°28′,东经116°38′附近。为海迹湖,湖略呈桃状,面积约300亩。湖心东南有陆地凸起,称湖心岛,面积约80亩,水深5-6米,最深10米。梅林湖属于内海湖泊,是一个古代潟湖,在全新世期韩江三角洲发育过程中,水下沙洲逐渐增高形成砂堤,将海岸线的浅水与外海隔开而形成。

1604408374(1)

二、海蚀地貌

坦荡的梅林湖和广阔的湖滨平原上,矗立着许多海蚀石,呈磨菇、海豚、羊头、鲤鱼、海龟、船帆、蛤煌等形状,以龙坑乡至石壁林一带更多。梅林湖的海蚀穴的长度和海蚀洞的深浅不一,这是因为岩块的大小及其抵御海浪拍击的力量大小不一样所致,但这些海蚀穴的走向与海拔高度存在高度的一致性,由此可以推断它们是同一时期,在同一海平面上,受到相同方向的波浪作用所形成的,可以推断梅林湖曾经是古海湾。

这里还形成了古海蚀崖、海蚀柱、海蚀坑、海蚀洞、海蚀沟等自然奇观,还可以见到几次海平面升降变迁不同期的冲蚀面。这些古海蚀石群,是研究潮州沿海地形变化的重要文物。古泻湖和古海蚀石群相伴出现是不多见的地理现象,是海际变迁的直接证据。

据梅林湖地层剖面分析:第一层为深未见底的海泥层,证明梅林湖周围地区曾为海底,今日梅林湖水质是一个典型的淡水湖,但仍产海生的银鱼和凤尾鳞,说明它们所在的梅林湖曾为海域,后因海湾被堵塞而遗留下来。在梅林湖周围还有不少为烧制石灰而开采的牡砺充的人工露头,在离地约13米处有海生牡砺壳埋藏。这些的牡砺多二瓣紧闭,嚎部垂直向下,为原地埋藏,这再次证明梅林湖周围地区曾为海域。

1604408490(1) 1604408856(1)

三、形成过程:

在梅林湖东面的庵埠镇附近有两条较高的东北一西南走向的沙垅,一条从庵埠镇延伸到庄陇乡,另一条从刘陇乡延至龙坑乡。这些沙垅是韩江带来的泥沙受东南风的作用堆积而成的。山于沙垅发展的结果,逐渐把梅林湖这个古梅湾封闭起来,从而形成潟湖。此后,片流、河流带来的泥沙又缓慢向潟湖淤进,形成大片的冲积平原,梅林湖湖滨平原就这样从古海湾潟湖演变为近代三角洲的一部分。后人在这湖东侧的沙垅处建造村落,改变着平原的面貌。

从汕头的地图上看,近七十年来,汕头向南伸出600多米,除去人工填海等因素外,大约每年向海伸出5米。梅林湖今距汕头市约四十公里,由此推算其海退的时间,也当在3000年之内。

梅林湖所处地区,从古海湾演变为近代海湾型潟湖冲积乎原。梅林湖由海湾演变为平原,当在距今4000~2000年前。梅林湖冲积平原下有大量新石器时代晚期的文物出土,距今约3000年,故平原的形成当在以后。封闭并形成韩江三角洲低地平原区的海岸沙垅的年代约20003000年,平原的形成当在以后。

四、历史文献证据

一些历史文献也可作为平原形成年代的旁证。如唐朝文学家韩愈被贬潮州任知府期间,曾为驱除此地的鳄鱼而写《祭鳄鱼文》,鳄鱼中除扬子鳄及密西西比鳄外,其余均为生活在海滩的湾鳄,当时潮州附近有湾鳄出没,可见其地处海滨,韩愈之友贾岛在《寄韩潮州愈》中有“海浸城根老树秋”之说,唐时潮州在海边,韩江三角洲尚未完全形成,梅林湖仍为海湾。

清初文人郑昌时在《韩江闻见录·海潮》中提及“潮…今及庵埠上"。清初,庵埠镇当在海边,梅林湖被沙城隔断不久。

潮汕的居民,多为福建移民,梅林湖滨湖,原上的各村宗祠,多为1722代左右,约500-600年,平原上的历史文物,名胜桑浦山区除外)以明代尤多,平原上的历史名人(如林大钦等),也以明代为多,这些现象也说明这里的兴盛期为明代,明朝以前,只处于发展的前期。

 

IMG_256 IMG_256 IMG_256

图:海蚀石

2020-11-07 21:01:16.139000

图:湖区景观

第二站 樟林古港:

概况:

樟林古港位于汕头市澄海区东北部,韩江出海口。其早在宋代已现村落,明代后期创建商埠,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开放海禁后,樟林港逐渐兴盛,至乾隆、嘉庆年间达到全盛,号称粤东“通洋总汇”,成为历史上粤东第一大港,在历史上曾是声名远播的南洋红头船启航地。作为著名的出国口岸和海防要塞,樟林有着非常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也是观察潮汕地区人文、历史、文化演变的一个标杆村落。2016年,樟林古港入选“广东十大海上丝绸之路文化地理坐标”。

1 清乾隆时期樟林港位置图

樟林古港广场:

首先我们来到了樟林古港广场,首先映入我们眼帘的是矗立在广场河道上的仿真红头船。樟林人称本省洋船为“红头船”,福建的洋船为“青头龟”。这种名称,应自雍正之后才开始。其时,沿海各省商贾渔船,来往十分频繁。为易于辨别、管理,雍正元年(1723年)规定“出海商、渔船,自船头起至鹿耳梁头止,大桅上截一半,各照省份油饰:江南用青油漆饰,白色钩字;浙江用白油漆饰,绿色钩字;福建用绿油漆饰,红色钩字;广东用红油漆饰,青色钩字。船头两披,刊刻某省某州某县某字某号字样。”这就是白头船、青头龟、红头船名称的由来。一般来说,“闽船较大,粤船较小。”

红头船是一种高桅大型木帆船,船腹刷成白色,船头漆得鲜红,并画了两只鱼眼睛在船头两侧,故称为红头船。红头船为沟通我国与南洋群岛的贸易和交通南北地区物资,起了极大的作用,它曾经是中国同世界各地经济和文化交流的纽带,也是各地华侨同祖国联系的纽带。

2 红头船

“八街六社”:

由于樟林地理位置优越,开禁通商后,各地商船纷至沓来,常年在港口穿梭聚集。当年为方便船运,商人们前后共建141间铺屋,沿着内港两侧排列,共组成八条街(港埠中心的仙桥、长发、古新、广盛、顺兴、洽兴、永兴、商园),外有六村环绕(东、西、南、北社、塘西、新陇),故有“八街六社”之称,其中仙桥街和长发街最繁荣。后又增建3条街和许多铺屋,方圆十多公里。新兴街就是其中增建之后保留完好的一条街。该街全长近200米,由54间双层货栈组成。每间货栈宽5米,长10米。栈房前门向着街道,后门连接内港,临内港处,设石门、水闸各一个和小码头一处,便于制水和起卸货物。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71113/90f7dbd2420f45eea32df1e8d4c9c458.jpeg

3 “八街六社”的樟林埠

南盛里:

据老师介绍,在樟林的众多的宅第中,位于出海口冲积地上的南盛里最为著名。南盛里俗称布袋围,因四面环水、地形形似布袋而得名。其占地近6公顷,计有大小房屋70座共617间的巨型建筑群落。它的建筑网络是“五巷三埕一池”其以“锡庆堂”大祠堂为主体,周围井然有序地分布着一座座的“四点金”和“下山虎”。南盛里的宅院布局,疏密有致,层次分明。

4 南盛里

南盛里的主建筑锡庆堂最具特色,它是体现了潮汕传统建筑风格“驷马拖车”的祠堂。“驷马拖车”别名为“三落二火一后包”。对称的两座“大夫第”则体现潮汕“四点金”民宅的华贵特色。

5 锡庆堂

秦牧故居:

接着,我们参观了秦牧故居。秦牧故居建于清末民初,占地面积为387.5平方米,建筑面积为308平方米,为潮俗“四点金”建筑。“四点金”建筑类似北京的“四合院”,整体为一方形,中轴线为前厅一天井一后厅。前后两厅各有东西两间旁房,占据整座庭院的四角,故谓“四点金”。

https://02.imgmini.eastday.com/mobile/20170307/20170307140534_fb12b2bd0aa5da73d65c0855ac9ae98f_11.jpeg

6 潮汕厝典型民居——四点金

天后宫:

据介绍,樟林天后宫是一座占地十亩,为中轴线宫殿式结构的历史建筑物,于清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落成。天后宫反映了当时樟林人对战胜风浪,发展海运,寄托着强烈的愿望。天后宫是海运人的一大精神支柱,同时也是樟林海运昌盛的见证物。

7 樟林天后宫

实习体会

邹同学:今天的实习最震惊的就是以最亲近的方式感受到了沧海桑田的变化。从山下爬上白云岩,梅林湖的美景尽收眼底,在这样登高望远的视角下,通过李老师的讲解,我们了解了周围的地形、学习了梅林湖的形成、探讨了我们所处之处花岗岩的特征和岩性等等;也在陈老师的引导下,从大的环境的角度去思考梅林湖的产生与演变,以及对于这里出现海蚀地貌的环境指示意义进行了思考。经过这一系列的亲身体会和深度学习,想到自己脚踩的这一片土地曾经是汪洋一片,如今庄稼遍布甚至高楼林立,我也是实实在在地更加了解这里海岸的演变和环境变化,受益匪浅。

许同学:在樟林古港的实习,对驷马拖车建筑有了从不了解到认识的变化,也对地方建筑有了自己的思考。原本以为所谓驷马拖车和四点金是一个意思,但其实并不然,前者要复杂得多。尤其是从蓝氏通祖祠和秦牧故居的对比就有很直观的感受,前者的恢弘气势就给人一种压迫感,当然也有它占地面积大的原因,与秦牧故居的小巧简单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不同的建筑有其不一样的文化内涵和功能作用,从这些建筑里面我们通过探究讨论可以挖掘出深层的有关地方文化的演变的东西,学习到更多的有关自然、人文的内涵。

学生合照

供稿:18级区域综合实习第六小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