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24848威尼斯 > 人才培养 > 本科生教育 > 正文

地理171和172班实习第三天 | 双城记:朝发白玉,暮至凤城

作者:地理171和172班 编辑:曾娟 发布时间:2020-09-24

2020年9月23日上午八点半,在李文翎老师和陈斌老师的带领下,地理171和172班

开启了我们今天的“双城记”——素有“白玉城”美称的大埔高陂镇和“凤城”潮州。

第一站:访青花瓷之乡,颂火与土之歌

高陂镇位于大埔县南部,地处韩江中游,是全国重点镇、广东省首批重点建设中心镇和陶瓷技术创新专业镇。镇内高岭土资源丰富,已有800多年陶瓷生产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拥有发展陶瓷工业优越的自然条件。

由于大埔县位于莲花大断裂上,活跃的地质构造运动使得高温高压的热气热液从裂口处上涌,并发生区域变质作用,形成高岭土和细腻黏土。优质丰富的瓷土资源和韩江便利的水运优势,使大埔陶瓷得以通过“海上丝绸之路”飘洋过海,销往全球。

踏入富大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映入眼帘的是极具特色的地板与墙体,宝蓝色青花瓷碎片错落有致地镶嵌其中,彰显变废为宝的思想。通过讲解员的介绍,我们了解了陶瓷的六道制作工序:开采瓷土-练瓷土-成型-彩绘上釉-作匣-煅烧,各项工序上手工艺人勤劳的身影和精湛的制瓷技艺,让我们领会陶瓷的“前世”与“今生”。但是现今大埔的陶瓷业面临着人才流失的问题,如何通过振兴大埔的陶瓷业来推动梅州的经济发展,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undefined

初遇产业园

undefined

青花瓷墙                                       作画的手艺人

第二站:登笔架山,观韩公祠

笔架山,原名双旌山,或称东山,因形似古代的笔架遂称笔架山,又因韩愈而称韩山。位于广东省潮州市东郊,韩江的东岸。

在李文翎、陈斌老师的讲解下,我们了解了潮州的母亲河——韩江。韩江是广东省第二大江,潮汕最大的河流,唐宋时被称为“恶溪”。为什么被称为“恶溪”呢?原因有二:一是相传过去的韩江水中多有鳄鱼出没,对百姓危害很大;二是由于韩江水位季节变化极大且韩江的比降大,常出现严重的水患灾害。宋元之后,为纪念韩愈治江功绩,改名为韩江。

undefined

笔架山上

韩江上坐落着中国四大古桥之一—广济桥。广济桥古为沟通韩江两岸的重要桥梁,为古代闽粤交通要道,是中国乃至世界上第一座启闭式浮桥。广济桥始建于南宋乾道六年,全长515米,分东西两段18墩,中间一段宽约百米,因水流湍急,未能架桥,只用小船摆渡,当时称济州桥。中段用18艘梭船联成浮桥,能开能合,当大船、木排通过时,可以将浮桥中的浮船解开,让船只、木排通过。然后再将浮船归回原处。这是中国、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座开关活动式大石桥。

在韩江与潮州著名的牌坊街之间是潮州的老城区,在新城区开发上,由于空间有限,向东部发展未有明显成效,现阶段城市发展主要向西南部开发。

undefined

广济桥近景                             广济桥鸟瞰景

陈斌老师还讲授了如何判断河流的上下游及左右岸,并且引导我们观察江面上的浮标,其中绿色和白色是河流左岸的浮标,红色则是右岸的浮标。河流两岸的防波堤不对称,其作用有两个,一是防止河漫滩被进一步侵蚀,二是减缓河水流速。

我们还参观了韩文公祠。韩文公祠背靠韩山,面临韩江。韩文公祠倚山临水,环境清幽。祠堂现有三层殿阁。韩祠面宽18. 7米,祠体正面墙壁用坚实的水磨青砖砌筑。砖墙与梁桷衔接处,皆按不同弧线精工雕磨,使砖木紧密贴合。祠门上有石匾古隶书“韩文公之祠”。

undefined

韩文公祠内景                                               祠堂屋顶剪瓷雕

韩文公祠的建筑房顶上有色彩鲜艳的剪瓷雕。明清时期,瓷片被带回潮州进行简单重复利用,其大小不一,经过拼合,并用粘合剂粘合后,对屋顶的修缮起美观作用。在华南地区降水较多、湿度较大的地理环境下,韩文公祠部分墙体上已经出现较大面积的黑斑、老化现象,而剪瓷雕仍保持了其鲜艳的色泽。

undefined

韩文公祠大合照

今天的潮州研学告一段落,明天将到访龙湖古寨和樟林古港,让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