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161教育见习通讯稿(六)——深圳市南山区华侨城中学

作者:地理系 编辑:潘睿聪 发布时间:2019-11-06

地理161教育见习通讯稿(六)——深圳市南山区华侨城中学

2019年4月2日下午,地理161全体同学在李文翎老师和何亚琼老师的带领下来到深圳华侨城中学,由袁瑞荷老师为我们带来清新脱俗的一节课——《海岸地貌》。袁老师在深圳市地理教师基本功大赛中获取优异成绩,精心设计出本节以落实新课标要求的课程,让我们感受到与往常不同的课堂。

新课标对于本节课的要求是通过野外观察或运用视频、图像,识别3-4种地貌,描述其景观的主要特点。在袁老师的课堂中,通过运用无人机技术记录下野外考察的教学视频,同时提供野外考察中于沙滩采集的离海岸不同距离的沙子样本,运用于课堂的实际教学中,提高了课堂的体验性与开放性,使学生能够更好地体会与探究海岸地貌的分布、形态、成因,形成对海岸地貌较为直观的认识。不仅锻炼培养了学生的地理实践力,也引起了学生对身边海岸环境的区域关注,提高对周遭环境的区域认知,以综合思维进行分析地理问题。这是非常值得我们新手教师学习的亮点,可在未来课堂中加以运用。

图1 袁瑞荷老师参与学生小组讨论

在精彩的课堂告一段落后,袁老师给我们分享了她的备课经验。“新课标示范课是怎样炼成的”。今天展现在我们眼前的课堂,是经过了个人及所在科研室和备课组的共同努力,对新旧课标的解读、文献、教案等资料搜集、方案提出、确定思路、三次考察踩点以及多次磨课等多步骤、长时间的准备才能完成。简而言之就是:

新课标示范课=课标解读+教研团队+实践活动(考察、探究、磨课)

图2 袁瑞荷老师与学生互动

随后,深圳市教研员高青老师以“指向核心素养的高中地理教学”为题,提出对于新课标指导下的高中地理课堂的思考。一、核心素养发展是持续终身的过程,是可教可学的,四大核心素养中,实践力、综合思维和区域认知共同支撑着人地协调观。二、应该跳出“规则”的束缚,充分调动学生的开放性思维,用地理知识来解决真实情景中的地理问题。三、要重视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特别是要素综合、时空综合、地方综合。四、高考题一般结构良好的,材料中的每一个点都严谨对应一个答案,但在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却并非如此,作为老师应该提供一定的情景和要素,以结构不良的地理问题来训练学生的实践能力。最后分析了课程结构的整体设计变化,提出了相关的教学建议。

图3 高青老师分享新课改下的地理课堂教学建议

教研员刘筱清老师也为我们分享了《基于地理科学核心素养的教学思考与尝试》,主要从地理课堂怎么教?这一方面进行讲解,提出教育的唯一真正目的是解决问题,而问题式教学是培养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主要方式。认为掌握充分的学科内容、提炼问题、创设情景、多向互动、以及归纳提升五个方面结合,才能实现学科内容、情景、问题和活动的完美结合。并进一步以“地球演化过程”等案例进一步为我们讲解了案例教学法要教学中的运用。

图4 刘筱清老师分享新课改下地理课堂教学的思考

今日深圳教育见习之行着实令人获益匪浅。不仅让同学们观摩了一节在实践教学情景下运用地理知识解决真实问题的与时俱进新课堂,而且也学习了新课改下地理核心素养的教学新思考与新尝试,更是让我们感受了走在教育创新前沿的深圳冲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