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151教育见习报导(三)——以他山之石,铸明日之师

作者:地理系 编辑:潘睿聪 发布时间:2019-11-04

地理151教育见习报导(三)——以他山之石,铸明日之师

——记广东实验中学顺德学校教育见习

眨眼间教育见习来到了第三天,今天地理151班同学的取经之地是广东实验中学顺德学校。钱乐祥院长、刘其伟主任及带队老师领队前往,与省实顺德学校进行交流并指导今天的教育见习活动。在观看了学校的宣传片稍作休息后,同学们便兵分三路,有序地进入相应的教室开始听课。听课内容包括初一新授课赖光燕的《西亚》、初二复习课张兰芳老师的《陆地与海洋》、高一新授课王宏飞老师的《农业区位因素》和高三二轮复习课陈静老师的《农业区位因素》。老师们的讲授风格各异,四节课精彩纷呈!

赖光燕老师讲授的课程是《西亚》,主要从地理位置、水源、石油以及宗教四个内容来讲解。由于授课对象是初一学生,因此这节课的设计具有很强的趣味性。课堂以伊拉克战争的视频作为导入,引发学生兴趣,自然而然衔接到新课的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提出一些问题引发学生思考,例如“为什么西亚多战争冲突?”“干旱的西亚该如何发展农牧业?”等发散性问题,学生们都很积极踊跃地发言,各抒已见,而老师只是做引导和启发,并不限制学生的答案,任由学生发挥,突出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本节课最大的亮点是:老师风趣幽默的教学用语,自然亲切的教态。这无形中营造了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拉进了师生关系,同时知识点解释地细致透彻且通俗易懂,很好地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使教学效果能得到更好的呈现。

图1 赖光燕老师与学生共同探索以色列节水农业

在《陆地与海洋》复习课上,张兰芳老师主要通过“自主学习”、“挑战学习”以及“反思学习”的教学组织方式,期间实行加分奖励制度,创设“预言家”角色的情境,启发诱发学生思维的活跃,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特别在“挑战学习”的活动中,张老师根据班级有7个分组情况,分别设置了7组题目而具有不同分值的试题。同学们只有先选了题号,才只能该题正确回答后可得的分数以及试题,是一个挑战性和刺激性并存的教学组织活动。因此,学生应知应会的要求完成度较高,参与面广;并且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师生合作互动,气氛活跃。并且,这种复习形式并不是空有其表,张老师将复习要点巧妙地融入其中,很好地完成了复习任务。具有创造性的课堂设置使得原本稍显枯燥的复习课变得生动有趣,让学生在竞赛氛围中巩固了知识,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图2 张兰芳老师指导学生复习

第三节课是高一新授课王宏飞老师的《农业区位因素》。课堂的开始老师运用《过华清宫绝句三首》中的“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诗句导入新课。然后老师给学生设计了一个小情景,角色替代——“给你一块土地,你会如何利用?”,通过讨论,引导总结出农业区位中的自然因素(光照、热量、水分等),并举出大量的例子帮助学生理解各个因素。除了讲授新课,老师还带领学生一起做题,示范做题方法,讲解分析思路以锻炼学生的解题能力。最后,老师同样是运用大量例子来帮助学生理解影响农业区位的社会经济因素(市场、技术、交通等)。课堂容量丰富,知识充实。

图3 王宏飞老师讲解农业区位因素

最后,则是陈静老师的高三二轮复习课《农业区位因素》。这堂课主要的教学过程是:读考纲——评自主学习成果——知识梳理——课堂练习。以小组讨论的形式分析剑麻的区位条件,并详细讲解了答题方法,强调规范答题,为学生搭建起逻辑明晰的大题思路。接着以课堂练习为载体,分析亚速海渔业资源丰富的原因,讲解渔业的区位因素,用逆向思维的解题方法,为学生学习农业区位提供了新思路。整体上,课堂氛围比较好,学生参与度较强,课堂内容主要是知识点梳理和训练规范答题能力,体现了高三课堂针对性强、高效的特点。

图4 陈静老师了解小组讨论情况

结束了各具风格的四节课,我们在会议室聆听了我院钱院长及省实顺德学校校长的简短发言和谆谆教诲,和授课老师共同分享了课程设计的奇思妙想。

图5 钱院长发言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见习手册上密密麻麻的笔记,是我们地理151的同学们转换身份,以教师的角度学习一节课设计的最好体现。带着对中学地理课堂教学的思考、疑问,我们结束了收货颇丰的省实顺德学校见习之旅,也更期待着未来的见习能够碰撞出更美妙的思维火花!

图6 实习合影